一年之計在于春。眼下,巴彥淖爾正值春耕備耕關鍵時期,田間地頭,耕地正在“升級”,農機排隊檢修,廣大農戶忙著選購農資……春風送暖,內蒙古自西向東的一幅幅春耕備耕畫卷次第展開。作為“糧倉”“肉庫”“奶罐”的內蒙古,2022年將如何繼續推動農牧業高質量發展?一起來看。
內蒙古為什么被稱為
“糧倉”“肉庫”“奶罐”?
近年來,內蒙古全力建設國家農畜產品基地,糧食生產實現“十八連豐”,畜牧業生產實現“十七連穩”,全國1/4的羊肉、1/10的牛肉、1/5的牛奶、2/5的羊絨來自內蒙古,全區糧食播種面積保持在1億畝以上,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內蒙古貢獻。
|
版權聲明: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,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,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,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(010-82893169-805)。